?
隨著老年人需求趨于精細化和個性化,當前的養老服務對專業性要求越來越高,對一線養老服務人員的要求也不局限于托養護理、醫療康復、人文關懷等。
從業人員年齡偏大、工資待遇偏低、人員流失嚴重、專業化人才缺口明顯、服務質量和水平亟待提升……這些實際困難制約著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養老是勞動密集型行業,隨著養老服務產業的蓬勃發展,養老服務業對養老服務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
?
1.好消息——開設養老專業的高校越來越多
養老人才一般可以分為復合型人才和單一技能型人才。這兩類人才都需要一定的系統培訓,才能適應專業需求越來越高的養老服務。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先后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快建設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發展養老服務產業的政策措施。很多高校紛紛開設涉老相關專業,培養了一大批新生力量走向養老基層崗位。
重慶護理職業學院醫學技術與健康管理系教師何錫珍說,這幾年,報考養老相關專業的學生越來越多。該校的老年保健與管理專業,2020首屆畢業生就業率為100%,專業對口率為86%,每年的實習季來臨前,很多單位都提前預定,都在實現實習就業一體化。該專業的招生率也呈逐年遞增趨勢。
在何錫珍看來,一方面是因為社會整體的認識在變化,大家都意識到養老行業的前景和重要性,也對專業人才的重視越來越高。“我們的學生畢業后深受養老機構的歡迎,已經有很多畢業生擔任養老機構的高級管理人才和培訓人才。”她說道。
近年來重慶通過實行單獨招生、增加招生計劃、降分錄取等方式,逐步擴大人才培養規模。目前,重慶有27個中專、專科、本科院校和聯合辦學點開設有護理專業(醫療護理),8所技工院校開設了養老護理相關專業,3所大專院校開設了老年服務與管理等相關專業,每年畢業生約1.7萬人。
自2017年以來,重慶養老從業人員增加2369人,其中養老護理員增加1567人,平均每年新增近600人。
?
2.新問題——企業紛紛反映養老人才“留不住”
毋庸置疑,養老行業對于年輕人的吸引力在逐漸上升,但新的問題也出現了,那就是人才進來了,卻“留不住”。這也是為何盡管人才培育機制日益完善,但行業人才缺口依然龐大。
“行業就像一個蓄水池,一方面要進水,一方面要出水,才能保證池子里是活水,但是出水太多,這個池子遲早會干。”業內人士分析稱,目前在專業人才領域出現了兩頭尖現象,一頭是高校培養后扎根基層的專業護理員,一頭是繼高校培養后行業再培養成長為中層以上管理人員,這兩類人才的流動性非常大。留不住人才,是許多養老企業的“痛點”。
作為率先開展養老服務專業培養的學校,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智慧康養學院黨總支書記張俊經過多年觀察和統計發現,養老專業學生畢業一年的行業留用率在50%-70%,3年內的行業留用率為50%左右。
“朝陽行業”,為何留不住人才?
西南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講師、中國社會穩定與危機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員張彩華分析,其原因或有以下幾點:學生建立不起專業認同感,以及對畢業后提供養老服務的認同感,畢業時自然流入到其他行業;大多數養老服務專業畢業生入職,都要從護理員崗位做起,社會地位不高、工作強度偏大,導致年輕人從業意愿性不強;薪資待遇偏低,專業化的年輕隊伍,需要與其能力相匹配的薪資待遇。張彩華透露,目前多數養老機構給出的薪酬待遇與畢業生期望的“體面的工作、生活”有一定差距。此外,年青人從事養老服務業還普遍存在“發展天花板”、晉升空間有限。“加之目前養老服務業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工作剛剛起步,多數年輕人因晉升路徑不清而轉行。”張彩華說。
3.新舉措——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工作 全面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為緩解上述問題,重慶實施多項舉措,如以職業化為抓手,建立健全多層次的教育培訓體系;探索建立養老人才激勵機制,持續優化職業發展環境等方式,旨在讓養老人才“留下來”。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重慶市民政局會同市人力社保局開展養老護理員、老年人能力評估師等養老人才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試點工作,完善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制度。部分區縣結合養老護理職業技能大賽試點開展在職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并將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與護理員工資待遇掛鉤。
重慶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會同相關部門加快培養老年醫學、康復、護理、營養、心理、社會工作等養老專業人才。到2025年底,培養培訓養老護理員超過10萬人次。將面向國內外培養引進養老服務業高層次經營管理人才和高級以上職稱人員。到2025年,每年培養引進500名養老護理主管,每年培養引進100名養老管理院長。
老年保健與管理專業簡介
老年保健與管理主要研究老年人心理與溝通技巧、老年人保健與照護技術、營養與飲食保健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進行老年人的照護與養老服務等。
作為普通高等學校高職(專科)專業,主要培養掌握老年保健技術專業方向和老年保健管理專業方向所需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術,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人文素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具備向個人、家庭和社區提供綜合性、連續性、協調性的高質量保健服務,畢業后能在各級醫院、社區、養老保健機構從事老年人健康管理與保健指導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專門人才。
來源:養老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