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第二次黨代會提出,要聚力發展全域旅游,打造文化旅游名城。當前,我區正著力探索生態資源轉變為生態旅游優勢的創新路徑,基于“旅游+”多元業態的融合創新,通過深挖綠水青山、客家文化和紅色文化富礦,以客家古色引人、以生態綠色留人、以紅色文化育人,進一步擦亮“紅色蘇區”“文化之鄉”品牌。記者林雪媚:“梅南鎮水美村是粵東北九龍嶂革命根據地重要核心區域之一,近年來,梅南水美村充分挖掘豐富的紅色資源,水美村高起點高標準推進“紅色村”黨建示范工程建設,推動紅色水美實現綠色發展,打造紅色旅游新亮點。”
走進水美村東江工農紅軍總指揮部舊址星拱樓,陣陣酒香撲鼻而來。循著香氣走進老屋,只見屋主馮紹粦正忙著釀造“紅軍酒”。作為星拱樓屋主,馮紹粦和妻子羅秀霞在水美村生活了幾十年,是水美村打造“紅色名片”的親歷者和見證者。環境提升、交通改善、人氣變旺……隨著水美村持續深挖紅色資源,所帶來的紅色效益也逐漸凸顯。
梅南鎮水美村村民馮紹粦:“我爺爺(從前一直)在這里釀酒,我們傳承之后,就改名“紅軍酒”,我做了幾十年了,經濟上是有大大提升的。紅色旅游品牌做起來后,會越做越好的。”
區黨代會提出,要編制實施紅色革命遺址保護規劃,活化利用九龍嶂根據地舊址群等革命遺址。龍文公學作為梅南革命的搖籃,為九龍嶂革命根據地的創建、發展和壯大作出了重要貢獻。梅南鎮新塘村緊緊圍繞龍文公學這一紅色資源,規劃打造“紅色+綠色”旅游新業態。
新塘村黨支部書記黎洪亮:“綠色體現在果園里,(集約了)20多畝地方,給游客體驗、采摘;紅色就是(去年)在(龍文公學)這布置了(廣東首個)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展館,發揮十分大的作用,開展以來,接待有200多個單位的支部參觀學習,帶動了人氣。”
接下來,梅南鎮將以九龍嶂革命根據地為紐帶,不斷探索推進“紅色旅游+”發展新模式,將紅色資源串珠成鏈,撬動紅色旅游產業發展,打響紅色旅游金字招牌,為梅縣區全域旅游發展注入強勁活力。梅南鎮黨委委員王海鋒:“目前正(投入)373萬元項目對五處紅色革命遺址和一處展館規劃設計,九龍障革命斗爭紀念館目前正在修繕和布展中,接近基本完成。目前我鎮想利用水美村的紅色革命資源,準備和華銀文旅成立公司,發揮經濟效益,打造紅色學習教育、學習實踐研究和愛國主義教育觀光旅游文體綜合。”記者林雪媚:“在我的身后是梅州現在的熱門旅游景點——客都人家康養文旅綜合體一期。2020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區政府的全力推動下,客都人家康養文旅綜合體一期順利開業,喜迎八方來客,到梅縣感受客家文化,品味客鄉風情。”外地游客:“我們第一次過來,感受一下梅州的客家情。我覺得風景也蠻好的,建設得也很漂亮。”本地游客:“我經常來這邊,環境好,地方又大,空氣又好,多了一個玩耍的好地方,小孩子非常開心,我們大人也非常開心。”“文化+旅游”、“康養+旅游”,通過客都人家,梅縣區充分把客家文化這一資源優勢轉化為文旅產業發展的不竭源泉和強勁動力。目前,客都人家還在不斷依托客家文化內核,延伸打造文化大IP,持續煥發勃勃生機。梅州翼天客都人家文旅市場經理鐘艷婷:“我們在老街上大概有達到13個客家非遺項目。我們每個月都會有不同主題的老街演繹,來打造沉浸式的客家演藝游玩體驗。”如今,梅縣區正堅持文化引領、文旅融合,厚植文旅融合發展新優勢,圍繞高質量建好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加快旅游產業轉型升級,科學編制松口古鎮文旅整體開發方案、加快客都人家二期、三期建設,提檔升級“梅州十景”之雁南茶韻旅游配套設施,規劃建設丙雁松萬里碧道,謀劃建好梅江水系美麗航道,串珠成鏈打造丙雁松旅游集聚區;豐富客家文化內涵,激發紅色文化活力,擦亮“紅色蘇區”“文化之鄉”品牌,打造紅色文化、客家文化交相輝映的特色文化旅游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