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文登區是全國長壽之鄉、濱海養生之都,多年來,區委、區政府不斷完善“政府主導、社會參與、資源整合、聯動共建”的養老服務體系,推動養老工作高質量發展,全面建設老年友好型城市。
健全社會養老服務產業 夯實老年友好基礎 統籌城鄉養老服務體系規劃 增添老年友好保障 在城市,整合資源,搭建起四級養老服務網絡。區級層面,整合各類專項政策,投資1200多萬元,建成一處區級養老康復中心,集中收住180余名有精神障礙的特困、低保人員,探索將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員集中供養。 鎮街層面,圍繞瑞云祥康醫療養護照護中心等項目建設5個鎮街養老服務中心,實現城區鎮街養老服務中心全覆蓋。 社區層面,47處社區服務中心成立社區養老服務站,配套相應的養老服務功能,探索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委托專業養老服務組織運營,集中打包發展品牌化、連鎖化社區居家養老服務。 小區層面,本著功能整合、一房多用原則,與“連心黨群服務站”、紅色物業辦、信用超市等相結合,賦予現有設施養老服務內涵,2022年底文登區145個新舊小區養老服務設施配建率達到100%。 在農村,勇于嘗試,探索創新養老服務新模式。針對農村人口老齡化嚴重,養老服務專業人才短缺,養老服務設施不足、老人養老觀念陳舊等問題,積極探索農村養老新模式。 建設幸福餐桌,早在2019年威海市在文登區張家產鎮試點建設9處幸福餐桌,出臺多個文件,聯合多個部門,通過“政府補貼一些、鎮村籌集一些、慈善救助一些、扶貧基金補助一些、鄉賢幫助一些”的途徑,有序推進幸福餐桌建設。截至目前,文登區建成“幸福餐桌”225家,有效地解決了留守老人的“一頓熱餐”的剛性需求。 推廣睦鄰互助,將自助、他助和互助養老形式與“仁孝文登”文化相結合,探索“信用+睦鄰點+幸福餐桌”新型養老模式,以“代際接力”的睦鄰互助方式,為農村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潔助醫等多方面服務,破解農村養老難題。 《“睦鄰互助+N”助力原居養老夢成真》入選第四批全國農村公共服務典型案例,被省委改革辦“山東改革”公眾號、山東省民政廳及威海市委改革工作動態等刊發推廣。 推動養老服務業提質增效 提升老年友好能力 豐富內涵,滿足養老服務市場多元化需求。為配合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需要,重點從家庭養老床位建設、適老化改造以及專業機構培育等方面下功夫,“十四五”時期完成850余戶改造任務。在環山街道辦開展40個家庭養老床位試點,由專業機構實施居家養老服務項目,打造沒有圍墻的養老院。選取培育專業化養老機構社會化運營鎮街綜合養老服務中心、社區養老服務站和家庭養老床位,提供優質社區居家養老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