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經驗被列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模式與典型案例第一批,并被翻譯成英文在論壇上發布、蒙陰縣委書記受邀在主題論壇上作典型發言……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生態文明論壇舉行期間,山東省蒙陰縣有點“火”。
圖為蒙陰縣縣委書記接受記者采訪
近年來,我國在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共贏方面上進行了諸多探索,包括發展生態農業、鄉村旅游、森林康養、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等,努力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變為現實。
蒙陰縣縣委書記王麗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蒙陰作為全國“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緊緊抓住生態與產業融合的轉化重點,堅持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現在生態更美了、群眾更富了、產業更旺了。
據王麗云介紹,在生態產業化方面,蒙陰努力推動好生態孕育好產品,好產品做成好產業,形成了果、兔、蜂、菌四大富民產業;構建了“兔沼果”“果菌肥”“農工貿”三大循環鏈條;推動了全生命周期、全產業鏈條發展,以大生態為背景,發展壯大了生態旅游、生態研學、生態康養等產業。在產業生態化方面,蒙陰對產業進行生態化改造提升,推動產業綠色發展。通過建設現代農業科技園、“兩山”理論實踐創新產業園、現代綜合物流園,提升了農業產業生態化水平,高新技術產業實現了“數字化+高端化+綠色化”發展,物流業實現了生態化、數字化、智能化。
談及這次被COP15大會相中,王麗云表示,主要是蒙陰把握了改革創新這個轉化關鍵。
據王麗云介紹,近年來,蒙陰縣把綠水青山作為“第四產業”來經營,用改革創新辦法破解難題,用互聯網思維、金融思維推動轉型升級,通過全縣域GEP核算,實現綠水青山“可量化”;通過高標準運營縣級“綠色銀行”,實現生態資源“金融化”;聚焦碳達峰、碳中和,通過探索開展“凈零碳”鄉村建設,實施林業碳匯交易,實現生態產品“市場化”,完成山東省首單林業碳匯交易,好空氣真正有了市場價。
以科技創新引領、支撐生態發展,蒙陰繪就了一幅靚麗的‘兩山’轉化新畫卷,不僅夯實了“兩山”轉化的技術根基,而且增添了綠色發展亮度。
王麗云最后表示,“這次大會釋放出一個信號,從抓生態環境保護向提高生物多樣性上邁進,這為未來蒙陰打造‘兩山’轉化升級版指明了方向,我們將推動‘兩山’轉化走深走實。”